查看原文
其他

孙中山钦定的“北方大港”是谁?

斯文的樊学长 地球知识局 2021-05-22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336-北方大港


作者:斯文的樊学长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开始筹划建设中国的策略,希望在革命后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中间虽然经历了宋教仁案等影响局势的事件,孙中山却始终没有停止自己的规划。他于1913年8月18日到10月1日之间在中国北方考察,重点考察北方的海港城市和交通枢纽,结合广泛的搜集材料,对于中国北方的规划大致浮出水面,最终完成于1919年实业计划中。

 

在这一计划中,北方大港是北方的交通枢纽。与东、南两大港的明显区别是,北方大港选址的基础明显薄弱,铁路规划又尤其超前。这一规划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们在今天又能否找到这一规划的影子呢?


 


缺少大港的北方



南方大港(广州)与东方大港(上海/乍浦)天然地处中国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地区,拥有海河联运的巨大优势和辽阔的产业腹地。而北方大港所在的华北基础则要薄弱得多,选在这里建设全国三足鼎立之一的大港,可以说孙中山是在冒险,也最具有大方向上的前瞻性。


长三角和珠三角即使在对外通商之前

富庶程度和商贸氛围,都是华北地区没法比的

西方势力进入其实更加强了南方的经济优势

北方要找到带动渤海湾的龙头城市,还真不容易

(原图来自:孙中山《建国方略》)


渤海湾内部并不缺少可以建设港口的地区,但渤海湾因为地层形成年代较近,稳定性较低,也缺乏深水港,港口的建设成本居高不下。


渤海周边主要港口

集中在辽西走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华北平原沿海港口是缺良港的

(底图来自:NASA)


此外,渤海湾部分地区冬季会出现海冰,影响船舶的航行安全。而黄河口更因泥沙淤积河道较浅,通航能力较差,缺少海河联运条件的入海口,没能发展出大港口。


到了冬天,渤海沿岸也是可能结冰的

(图片来自:NASA)


而且黄河在近代再次改道

从淮河入海变为从山东北部入海

且不说有多少航运价值,水患就够令人头疼

(图片来自:NASA)


华北平原城市众多,不乏历史名城。但近代以前,除京城(今北京)外,并无具备明显经济优势的城市,众多的人口分散在无穷无尽的农村与小城,理论上没有巨大的海运需求。


但新的变化正在出现,与港口属性匹配的产业,此时已经在华北初现端倪。


首先是北方当时已经发现了很多矿产。价值密度较低但体量巨大的矿产资源,对海运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


而且河北的矿产大量集中在东部近海(唐山)

周围也有不错的港口,外运更加方便

(图片来自:google map)


此外,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北,当时已经出现了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小麦是华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民国初年,随着城镇增加和部分铁路的兴修,商品粮的需求量有所上升,贫民农民也会卖出质量高的粮食买入质量低的粮食来保证自己的吃饭问题,小麦的商品化率有所提升,部分县小麦商品化近半。


人多、产出多

但剩余少、交换少、分工相对简单、外贸需求低

直到出现新的生产方式和交通工具

提高剩余产出,并且降低运输成本,商品化才有可能

(图像来自:google map)


除了小麦,经济作物棉花也被广泛种植,因机器纺织厂的建立,带动了棉花需求量增长,棉田占比不断提高,也改变了原本本地棉花在当地集市上消费的情况,棉花出现了长途运输的需求。


有需求就有生产,无论是外资还是民族企业

纺织行业正在蓬勃生长

带动上游相当多的农民转向经济作物种植

(天津法租界纺织厂)

(图片来自:wikipedia@法国外交部)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中国存在巨大的人地矛盾,中国西北地区土地广袤待开发土地尤其多,且孙中山时代已经推测出西北有巨大的资源储量。但当地人口稀疏,且因民族分布问题使得治理存在难度。在北方建设一座大港,为北方带来更多想象空间,也许就可以带动整个北方的发展,解决人地矛盾,保障领土安全。


这便是孙中山率先提出北方大港的目的所在。

 


孙中山的具体计划



渤海湾中已经出现了天津,秦皇岛,葫芦岛等地的港口,但是往往附近有淡水河流入海口,一方面可能带来港口的淤积,另一方面淡水比海水的冰点更高,冬季更容易出现结冰影响通航的情况。


如今的天津海港就已经离老城区相当遥远了

泥沙的淤积,加上不断的填海造陆

只能到更远的海中建深水港

(图片来自:google map)


孙中山想要的是不受河口泥沙影响的不冻港。聘请外国测量队测量后,他将具体选址选在了大沽口到秦皇岛之间的海岸岬角上,青河、滦河两口之间的深水点,将两河改道避免淤积港口。


在秦皇岛与天津之间,在青河与滦河之间

乐亭县以南,就是孙中山眼中的好位置

(原图来自:孙中山《建国方略》


当年这里还是赤地千里,并没有已经建成的港口,这也意味着开发阻力小,地价低可以节约港口的建设成本。


孙中山计划国家将这里低价的土地征归国有,作为建设港口的资金来源,附近则是中国最重要的低价盐田和当时中国矿业标杆开滦煤矿,初期代替秦皇岛运送煤、盐也可以降低中国煤、盐的价格,利国利民。


然后,清朝倒了

开滦煤矿则在中国的工业革命中继续繁荣

(图片来自:卓颖_末未 / 图虫创意)


而北方大港对标一如既往的高——纽约。


纽约是当时美国是最大港口,同时也是工商业最发达的城市,位于北方,腹地是资源较为丰富(从当时的角度看)的重要工业区,可以服务到的制造业带则集聚了当时美国三分之二的工人和四分之三的产业


纽约一方面是美国面向整个欧洲的最重要港口

一方面也是整个五大湖地区最重要的出海口

一个纽约的背后

是美国内陆最强大的工业地带


在孙中山眼中,北方大港的经济腹地更辽阔平坦,原有的人口也更多,未来的潜力极大。


然而巨大的经济腹地需要量价两便的运输渠道进行调度。通航能力不好的黄河帮不上什么忙,最适合华北平原的支线运输是铁路。配合孙中山此前进行的西北部铁路规划,西北-华北将连成一体,而作为其终端的北方大港则会为中国北方的交通枢纽。


按孙中山的规划

北方大港的内陆经济腹地也相当辽阔

覆盖内蒙古、外蒙古、新疆

(原图来自:孙中山《建国方略》


当时他还提前想到,如果中国西部的铁路可以与西伯利亚铁路相连,北方大港还会成为欧亚大陆桥的一端。


利用北方的资源禀赋与西北地区巨大的经济腹地,新的大港有机会在一定期限内发育成为大小类似于纽约的城市。即使发展不顺利,四十年后这个纽约没建成,北方大港仅是费城级别的城市,也足够利用卖地也足够偿还贷款了。


欢迎全世界人民来北方大港淘金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Kamira)


通过大港与铁路的建设,中国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口可以向西北扩散,开发西部,保护领土安全,一举多得。


然而相较于东方大港与南方大港,北方大港的规划极为简略,缺少细节上的描述。这可能与他对北方情况不熟悉有关,也可能与北方大港选址极端荒芜,缺少现有大城市支撑有关。


相比北方大港,东方大港是在上海基础上的再设计

虽然思路也很富于想象力

但有着更强的现实收益支撑

(原图来自:孙中山《建国方略》


然而细节上的可操作性本也不是他重点考虑的内容。孙中山在并不掌权的情况下,保证大方向上的启发性和准确性已经难能可贵。


确实,超级宏大的规划思路

即使现在都没完全实现

(《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图》)


以海港为中心的计划是主体思路,是成体系的,港口为核心以铁路或水路连接,辅以其他港口、铁路枢纽城市,延伸至因地理划分的经济腹地,这背后是孙中山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对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利用工商业特别是重工业与国际贸易使中国迅速富强的希望,是保卫疆土的爱国主义与对外开放的包容心态的平衡。

 


后世实践情况



孙中山之前无人关注的北方大港,被孙中山自己寄予厚望。他在世时,就尝试过为计划拉投资,没有得到什么正面的回应。


正如1919年美国商务总长刘飞尔复函所说:“阁下所提计划如此复杂,且其中多数在若干年内不能支付利息与经费……则今日必要将此发展计划限制。”计划太大,基础太差,经费太缺是孙中山的计划长期停留在书本中的主要原因。


孙中山对北方大港相对细节的规划

虽然还是草图,但规模也不小,需要的钱也不少

(原图来自:孙中山《建国方略》


在孙中山去世后,国民政府也曾做过兴建大港的尝试。1929年华北水利委员会成立了“北方大港筹备处”,进行了实地测量并进行了规划,但是还是遇到了老问题——没经费,最后只得作罢。


1989年,新中国修建的京唐港选址定在了孙中山北方大港的所在地。作为河北省的重点工程,这个港口到1992年即投入运营,之后吞吐量持续发展。特别是在2000年之后,配合唐山重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港口的吞吐量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唐山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中山计划港的位置

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河北省-京唐港

(图片来自:google map)


1992年,首钢考察了紧邻京唐港的地区,建设了曹妃甸矿石码头,2005年首钢搬迁到曹妃甸,曹妃甸码头进一步扩建。2012年曹妃甸区成立,进一步的政策倾斜,资金帮助随之而来,重工业企业,理工院校逐步搬至这里,曹妃甸逐渐不再是一个港区,实现了港口与对口工业企业的共同发展。


渤海湾曹妃甸港

(图片来自:ic / 图虫创意)


如今相邻的两个大港——京唐港与曹妃甸港共同组成了唐山港,而唐山港近年来稳居中国港口吞吐量的前十名,成绩最好时甚至可以排到北方第一,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国父当年对北方港口的殷切期待。


只是成绩斐然的唐山港也在面临挑战,唐山重工业城市的底色一定程度决定了港口进出口的主要物资——铁矿石、钢材、煤炭是绝对的主角。如今国际矿石供应不稳,重工业环保限产等因素都导致了唐山港运量的波动,2019年上半年吞吐量同比下降1.27%,矿石类吞吐量下降尤其多,北方大港也在转型之中。





在孙中山的规划中,北方大港是其中基础最差,看上去最缺乏效益的计划,可以说先天不足,但从结局来看,确是他的三大港计划中最理性(没有出现填埋黄浦江,让外滩变内陆的奇谈怪论),启发性最强的。


广州与上海,即使没有孙中山的规划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但唐山港,如果没有孙中山的奇思,也许很难落实为北方的海运核心之一。尽管最后唐山没能成为中国的纽约,却还是河北最强市,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中国工业化的缩影。



参考文献:

孙中山 《建国方略》

李南 刘嘉娜 孙中山港口经济思想考证——以北方大港为例

肖海 钱华 环渤海湾港口建设环境地质讨论

郭锦超 王玉茹 民国时期华北区域经济发展探讨

唐山港:2019年半年度报告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ic / 图虫创意


END



扩展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